分级教学:从入门到高阶,总有一款适合你
根据视频背景的复杂程度和你的需求,我把方法分成了三个等级,你可以对号入座。
第一级:“壮士断腕”法 — 裁剪
这是最简单粗暴,也是最无奈的方法。如果视频里的文字恰好在画面的边缘,并且那部分画面不影响整体构图和核心内容,那么你可以直接使用剪辑软件的裁剪功能,把带文字的区域整个裁掉。
优点:简单、快速,100%干净,没有任何后期痕迹。
缺点:会损失画面,改变视频原有的比例和构图。 只适用于文字在边边角角的情况。比如,原本是16:9的横屏视频,裁完可能就变成了15:9,对于追求完美构图的人来说,这是无法接受的。
第二级:“魔法橡皮”法 — AI智能去除
这才是我们今天重点要讲的,也是目前最适合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方法。现在很多主流的剪辑APP,都已经内置了AI智能去除功能。
以我们最常用的 剪映APP为例:
把你的视频素材导入剪映。
在下面的工具栏里,你仔细找一找,会发现一个叫做“智能抠像”或者类似功能的选项,点进去。
在里面,你会看到“移除水印” 或者“画面修复”这样的子功能。(不同版本名称可能略有差异)
然后,你只需要用手指或者画笔工具,涂抹你想要去除的文字区域,然后点击“开始去除”。
接下来,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。AI会自动分析文字周围的画面,然后用周围的像素智能地填充你涂抹的区域。
这个方法的原理,说白了,就像是视频版的“PS修复画笔”。AI会“借鉴”文字旁边的蓝天、草地、墙壁,然后把文字区域给“重新画”一遍。对于背景相对简单(比如纯色背景、天空、大面积的草地)的视频,这个方法的效果好到惊人,几乎看不出任何痕-迹。
如果你的视频背景非常复杂,比如文字压在了一个快速移动的人物身上,AI一键去除的效果不理想,那么就得上专业工具了,比如电脑端的 Adobe After Effects (AE)。
授人以渔:我们为什么要去学这个?
掌握了这些方法,我们还需要明白一个更重要的道理: 我们学习这些技巧,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二次创作和优化我们自己的作品,而不是要去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。
比如,你拍了一段很棒的视频,但后来觉得当初加的字幕不好看,想换掉,这个技术就能帮你。再比如,你获得了某个素材网站的授权,但下载的素材样片依然带有logo,你就可以用这个方法去处理,让它更好地为你的创意服务。
技术本身是中立的,但使用技术的人,应该心怀善意和尊重。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原创视频的版权,在使用他人素材前,务必确认授权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