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郑为什么取名叫“新郑”?你应该知道……

新郑为什么取名叫“新郑”?你应该知道……

△郑国因最初受封“郑”地而得名 原图出自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第一册

话说当年周宣王将王室附近的“郑”地,分给了弟弟姬友郑桓公,他就以此处地名——“郑”为国号,“郑”姓由此出现。但这块“郑”地为什么叫“郑”,而不叫别的呢?

原来,“武王伐纣”把殷商灭了后,为了维稳,将殷商遗民化整归零,分散迁往各地。其中,有部分遗民被迁到周王室附近,这其中有个族群被称为郑族。他们是一支在殷商负责祭奠的族人,所以,他们聚集的这片地方被叫做“郑”。

在 甲骨文中,郑的写法为“ 奠”,这是一个象形字,像是一个放在地上的酒坛,表示在地上撒酒祭祀。

商周青铜器铭文上,右部加上了“邑”。图片文字出自《说文解字》

在 金文中,“郑”字除了写成“奠”,还在右边加上了“ 邑”,表示有居民聚集。到了今天,繁体字“鄭”在简化成“郑”后,失去了原有祭祀的本意,唯一与本意相关的一个词就是“ 郑重”。因为祭祀活动隆重、庄严,祭拜者自然要“ 郑重其事”。

就在 郑桓公有了封地“郑”没多久,哥哥周宣王死了,周幽王即位。这位就是为了宠妃褒姒, 千金买一笑、烽火戏诸侯的男主角。作为叔叔的郑桓公,看到侄子周幽王实在不靠谱,加上当时周边游牧民族部落的不断骚扰,隐隐感觉周王朝没几天好日子了,就找到王室的史官太史伯,问他“大难在即,我该如何躲避灾难?”

于是,一场春秋版的“ 隆中对”上演。两人之间的对话,被司马迁收录在《史记·郑世家》中。简单说就是,太史伯建议郑桓公,将郑“ 易地搬迁”到“洛阳以东、黄河以南”,那里没有大国,只有 东虢国、郐国等贪婪无道的小国,有利于以后“郑”做大、做强。

郑桓公听得老人言,向周幽王申请,要将郑迁到中原。周幽王一听,暗自窃喜。因为随着历代不断分封王公大臣,王室土地已经 越封越少。于是,郑桓公让人带着家人和国库财宝,长途迁徙到中原安顿下来。而他本人仍在王都 镐京任职,当起了名副其实的“ 裸官”。

而郑国人“ 说走就走”的举国搬迁能够顺利实现的背后,有个不容忽视的因素,就是古人与现代人有很重要的观念差别。古人并不认为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,具有神圣属性的只有“神”和“圣”本身。对他们来说,国家的概念不是领土,而是祖先神灵之所在,也就是宗庙。宗庙里的祖先牌位就是一国之灵魂,祖先牌位在哪,哪里就是家。

宗庙有多重要,这么说吧, 宗庙没了,国家在名义上就相当于亡了。春秋战国,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,灭国的“标配”就是 宗庙被毁。

为什么这么看重宗庙?因为古人认为,人死之后成了鬼,仍能受到后代的 祭祀,宗族就得以延续。人死不可怕, 可怕的是死后无人祭祀。宗庙被毁, 先人无人祭祀,这事儿就大了。

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国 信陵君,就怕摊上这大事儿,在“ 窃符救赵”后,留在赵国十几年,不愿回魏国,并说“谁劝杀谁”。直到 秦国日夜攻打 魏国,魏王派人去请他回国,使者只说了一句话,他听完 脸色大变,立马返国。这句话是:“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,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?”意思就是,如果秦国攻破我魏国大梁城,将 先王宗庙毁了,你还有什么脸在天下混?

所以,对于 易地搬迁这件事, 郑国人没有任何不舍,郑桓公也不用费劲做思想动员,“ 牌位在手,大家跟着走”。

融媒记者:刘佳美

编辑:高冉 责编:陈扬

主编:刘丽敏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任务

盒子365app下载 星际殖民全种族故事讲解

星际殖民全种族故事讲解

📅 07-07 👁️ 1967
365速发app下载平台注册 健身为什么吃鸡肉知乎-健身为什么要吃鸡胸肉而不是鸡腿
365体育网在线手机版 山西哪里风景好?山西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排名、推荐与攻略
365速发app下载平台注册 方舟生存进化蓝宝石在哪

方舟生存进化蓝宝石在哪

📅 07-27 👁️ 3376